找到相关内容21791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的修行

    修行人,都是修到顿失身心、见光见影或见到境界时,就停在那里;就修行而言,依永嘉大师的说法,这都还在很低的程度。不过,以南传说法,这时有的已经入初禅,有的入二禅了。所以,中国禅宗的说法,其实已经涵盖...

    慧门禅师

    禅宗|禅修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21524686324.html
  • 简论青藏高原文化

    青藏高原文化相联系的桥梁。此外,在这一时期,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致力于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联系,迎请阿底峡大师入藏,维系了青藏高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关系,表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786370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解义慧剑释》讲记 第七课

    和非量直接进入胜义谛的情况可能极个别的高僧大德是有的,像六祖大师或者藏传佛教中个别的成就者,他们从来没有学过量和非量到底是怎么样分析的,在这些方面没有闻思过,但是遇到一些善知识的殊胜窍诀之后顿悟而得到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解义慧剑|二谛|窍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3445986465.html
  • 本初佛与立体曼荼罗之一种重要研究

    支那,更由弘法大师弘之于日本。倘能一度了知此金刚乘之为何物,则此本初佛即金刚乘所谓无始无终之普贤法身,当能于彼最上根本佛之金刚萨埵见之也。   尼泊尔之本初佛,在何其松B.H.Hodgson氏,《关于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2386636.html
  • “心”的佛教之最终成熟

    住心”,方为南泉和尚所指示的“平常心”。这是没有污染,没有附着的心的本然,也就是六祖大师所指示的“本来面目”。〔38〕   这里的“本来面目”就是指慧能所说的“自性心”〔39〕。马祖道一,从而他的弟子...《孟子·膝文公上》)孟子的这些话都表明人与一般的动物(即禽兽)毕竟是有差别的。   〔26〕《憨山大师梦游全集》,《乾隆大藏经》第155册第564页上-565页上。   〔27〕 从这一点上来说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25386649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情爱喜乐乃至一切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,那么又何必执著于生的享乐和拥有呢?正如明悟空大师的万空歌唱道:“金也空,银也空,死后何曾在手中;权也空,名也空,转眼荒郊土一封。”  3、苦海无边  在佛教看来,正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《周易禅解》以禅解《易》的方法、特点、性质

    著作?还是佛学著作?这是不好回答的问题。智旭大师对此问题似乎早有先见之明,并在《周易禅解序》中作了颇富哲理的回答:  或问曰:子所解者是《易》耶?余应之曰:然。复有视而问曰:予所解者非《易》耶?余亦应之...

    谢金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2587047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梵语波罗提木叉,此云保解脱,持如来之戒,保卫三业,得涅槃解脱之果,佛遗教经云:“我灭度后,当尊重恭敬波罗提木叉,是汝等大师,若我住世,无异此也。” 大众心谛信,汝是当成佛,我是已成佛,常作如是信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形成了以安慧为首的唯识古学,和以护法为主的唯识新学。从南北朝起,唯识学开始传入中国,形成了地论学派和摄论学派。初唐后由于玄奘、窥基大师的努力,形成了中国的唯识宗。此后,唯识学理论皆以唯识宗所说为定论,...全是继承《瑜伽师地论》第三卷之六百六十法归纳统摄整理而成。惠沼大师在《成唯识论了义灯》卷一言:“明支分,谓诸菩萨所造论意,非但为弘佛经,亦为广显瑜伽中义,诠教不同,略有十支。支谓支分,并是瑜伽所有之支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
  • 《高僧传》的史学意义

    康僧会、竺昙摩罗刹(竺法护)等,则异世一时,继踵弘赞。其后鸠摩罗什,历游中土,备悉方言,是中国佛教伟大的译经家,与唐朝玄奘大师先后辉映,照耀中国佛教史。又西行求法的法显,历尽艰危,携回大量梵本佛经,与...

    路则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90387370.html